6月23日,丽水学院人文学院“溯古青行,青语传新”博物馆文化调研暑期实践团队一行12人,聚焦文物保护,走进丽水市博物馆,开启文化调研实践之旅。此次活动旨在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内涵,让成员掌握基础文博工作技能,进而更好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活动筹备阶段,团队高效推进。仅用两天时间,完成组织架构搭建:成立总协调组,专司沟通对接、统筹调度;依据实践需求与成员特长,细分文物记录组、时间轴组、文保调研组、观众调研组、宣传记录组五个专项小组,明确各小组在文物信息采集、历史脉络梳理、文物保护研究、观众反馈收集、活动宣传推广等方面的职责,为实践开展筑牢基础。
实地调研中,各小组协同作战,成果丰硕。文物记录组聚焦馆内文物,细致开展信息登记、特征描述等工作,为后续文化研究留存详实资料;时间轴组深度梳理地方历史资料,提炼关键节点,绘制出清晰呈现地方历史发展脉络的可视化图表,助力直观理解区域历史变迁;文保调研组针对不同材质文物(如陶瓷、书画、金属器等),向博物馆专业人员请教清洁、修复、存储等保护方法,提升文物保护知识储备;观众调研组通过问卷调查、随机访谈,收集到观众提出的增设保护设施、增加便民设施等等建议,整理形成改进方案,为博物馆优化服务提供参考;宣传记录组全程跟进,用文字、照片、短视频记录实践点滴,借助校园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分享,扩大活动传播范围,吸引更多人关注地方文化。
此次实践,是理论与实际的深度融合。团队成员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不同类型文物的保存状态,包括受损程度、老化速度、常见病态等。继而了解到现有保护技术的应用效果,比如某类修复方法对特定文物的适用性、存在的局限性(如修复材料稳定性不足)。此次文物保护相关调研,全面勾勒出博物馆在文物保护领域的现状与挑战,为后续工作找准了发力点。未来,依托这些扎实的调研成果,博物馆将进一步优化保护策略、整合各方资源,持续提升文物保护的科学性与实效性,让珍贵文物在精心守护中穿越时光、永续传承,为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一审:丁黎思 二审:陈瑜 三审:刘书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