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 | 丽水学院人文学院实践团步入碧水画境探寻生态修复之道
发布时间:2025-07-26       内容来源:人文学院        阅读人数:10      责任编辑:楼紫珊

为调查当地通济堰水利遗产保护,探索湿地生态修复方法,6月21日至22日,“循迹‘两山’,绿韵浙江”团队在前往九龙湿地公园、古堰画乡等地开展实践活动。

6月21日,团队成员首站前往古堰画乡。团队积极请教工作人员,了解到当地普遍采用喷水降温的方式维持通济堰水利设施运行,并定期对其进行修复维护,最终实现高效的利用通济堰水利遗产,维护生态。随后,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团队前往通济堰进行实地考察。在调取当地植被覆盖率、动物分布等基本数据后,团队分析得出,虽然当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仍有调蓄能力不足、灌溉用水不定期短缺、乡镇规模扩张、区域内水资源分布不均等漏洞。同时,实践团通过分发调查问卷方式,两地生态修复应用、古堰画乡修复技术对水利设施文化传承价值等方面设问,逐步明晰受访者对生态修复应用于生产生活领域的了解程度以及对生态修复所带来的经济价值的认可程度。后,团队再次围绕生态修复的治理方法及其应用与游客展开交流探讨。

为监测湿地生态系统,6月22,团队前往九龙湿地公园采集水质pH、溶氧及植被样方数据,记录生态恢复指标。此行中,团队成员参访了当地工作人员,了解到许多生物在此栖息,当地因此配有专门人员治河和管理当地水利,通过水质净化、植被恢复,重建原生生物链,改善生态环境。此后,团队与多名游客进行了交流。从交流结果来看,多数游客因当地的优美景致而来,以旅游观光为主要目的。这一现象表明,当地通过生态保护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已成功实现了生态价值向经济社会价值的有效转换。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团队近距离接触古堰画乡水利工程治理九龙湿地水质修复稳定生物链循环等治理举措,深刻感悟遗产活化与保护的智慧。未来,团队将积极投身于生态环境的志愿服务中,并且通过制作线上视频宣传,发布线下生态保护相关宣传册等方式传播生态保护理念,为生态保护贡献丽水学院青年的力量。

【一审:丁黎思 二审:陈瑜 三审:刘书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