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 | “寻迹石雕文化路,共绘非遗新蓝图”青韵石语调研实践团开展青田石雕研究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08       内容来源:人文学院        阅读人数:12      责任编辑:陈祉言

为深入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田石雕的历史脉络与当代发展,6月24日至26日,丽水学院人文学院青韵石语调研实践团赴青田石雕博物馆、中国石雕城等地开展实践,近距离感受青田石雕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

实践首日,团队在学校图书馆启动前期准备工作。队员们集中查阅青田石雕的历史起源、技艺流派、传承现状等文献资料,系统梳理这一非遗项目的文化脉络;同时,结合调研目标规划后续行程,围绕“公众认知度”“市场发展”“传承困境”等核心问题设计调查问卷,为实地走访打下扎实的理论与规划基础。

次日,团队前往青田石雕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队员们近距离观赏历代石雕珍品,从古朴的纹饰到精巧的造型,直观感受“因材施艺、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深入理解其与青田地域文化的深度联结。参观期间,团队向在场的本地居民与外地游客发放问卷,初步收集不同群体对石雕文化的认知与期待。

随后,团队转至中国石雕城。作为青田石雕的核心交易市场,这里聚集了数十家商铺,涵盖原料销售、成品展示等全链条环节。成员们走访商户,与经营者交流石雕作品的市场需求、销售情况等,并向商户分发问卷,详细了解行业现状与挑战,为分析非遗市场化路径积累一手数据。团队本次共回收有效问卷144份,其中不了解青田石雕非遗的人群占大多数。通过分析问卷,目前青田石雕仍存在知名度不广泛、非遗保护力度不足、创新转型乏力等问题,这也为团队探索青田石雕日后的发展模式提供了思路和灵感。

第三天,团队前往千丝岩文化公园,探寻石雕文化与文旅融合的创新模式。景区内,以石雕为主题的雕塑群、文化墙与自然山水相映成趣,让队员们看到传统技艺在当代文旅场景中的鲜活表达。通过观察记录,团队成员进一步对青田非遗文化产生思考如何让石雕文化走出博物馆、融入日常生活,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纽带成了青田石雕产业发展亟需攻克的难题

此次实践,成员们不仅触摸到青田石雕的历史温度,更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的时代意义。未来,团队将整理调研成果,推动传统题材与现代审美碰撞,搭建青年传承平台。非遗的生命力在于“活态传承”,年轻一代对文化根脉的探寻与守护,让青田石雕非遗之美跨越时空,照亮文化自信的前路。

【一审:丁黎思 二审:陈瑜 三审:刘书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