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国:深耕学术沃土,传承文化薪火
发布时间:2025-09-21       内容来源:人文学院        阅读人数:10      责任编辑:黄谢娜/文

王立国,人文学院中文系教师,区域文化与中国文学专业博士。主持在研教育部教指委教改项目1项,编校外教材1部;主持完成、在研国家级、省级项目3项获市厅级、省厅级等奖项3项发表论文10余篇;获校级“优秀班主任”两次丽水学院、丽水市“三育人”工作先进个人荣誉在丽水市人社局“百博入乡镇”活动中,深入乡村“助力共富”,主动参与龙泉市安仁镇张畈村“进士名村”打造项目,助推张畈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该共富案例成为市、省共富范式。

近日,202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名单正式公布,王立国老师主持的课题《秦汉“大一统”视域下汉代经学传播与长安文化中心形成研究》成功获批立项。

立足学术前沿,推动教研相长

多年来,王立国老师始终将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秉持“以学术滋养课堂,以实践激活传统”的教育理念。他主持的多项省部级课题均围绕地域文化与古典文献展开,注重引导学生从宏观历史脉络中把握关键问题,培养其系统思维与人文关怀。在他看来,“经学不仅代表古代的知识体系,更承载着国家治理与文化认同的双重功能,对当前文化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他善于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深入文本、联系现实,在扎实的史料梳理中培养学术敏感和批判思维。多位学生表示,王老师的课程“既有历史的纵深感,又具备现实的温度”,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文化传承的自觉与自信。

深耕乡土实践,助力文化共富

老师积极参与丽水市人社局组织的“百博入乡镇”活动,深入龙泉市安仁镇张畈村,参与“进士名村”文化建设工程从文化长廊设计到“五贤馆”展陈策划,提供专业学术支持,助力乡村文化资源整合与产业融合。在他的推动下,张畈村逐步构建起融传统文化与红色基因于一体的村域文化体系

此外,他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地方文献整理与社会实践。在“《安徽府县志》诗文总目整理”项目中,他带领学生团队完成册方志的诗文辑录工作,不仅推进了古籍保护与利用,也使学生们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理解。

展望前路迢迢,笃行步履铮铮

对于此次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王老师表示,这将为课题组进一步开展传统经学跨地域、跨学科的文化传播研究提供重要平台。下一步,他将带领团队深入梳理秦汉时期经学传播的路径、载体与影响机制,力争形成一批具有理论创新性和实践参考价值的成果。

在他看来,人文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阐释历史,更在于为当代社会提供文化镜鉴。“学术之树,唯有扎根大地,才能枝繁叶茂。”王立国这样总结自己的科研与育人理念。未来,他将继续致力于将传统学术研究转化为育人资源与服务地方的文化动能,在文化传承与乡村共富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一审:丁黎思 二审:陈瑜 三审:刘书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