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闰吉:十余载磨一剑,破佛经千古疑
发布时间:2025-09-28       内容来源:人文学院        阅读人数:16      责任编辑:陈静怡/文

王闰吉,博士,丽水学院人文学院教授、语文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泰国格乐大学兼职教授及文学博士生导师、西华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与文学院本科生职业导师、温州大学兼职研究生导师。同时,受聘为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全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评审专家库专家、浙江省中小学教材评审专家、浙江省社科联入库专家、浙江省“十四五”社科规划课题评审专家,并担任浙江省语言学会理事、丽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理事、丽水市社会科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丽水市刘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法人)、丽水市博士联谊会文科分会副会长、丽水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及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

他曾获浙江省优秀教师暨高校优秀教师、浙江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新时代万名好党员、丽水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近年来,主持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全国古籍整理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2项、浙江省社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浙江省高校重大攻关项目1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在权威期刊《中国语文》刊发5篇;出版专著30余部,合作编纂著作300余册。荣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次,丽水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10余次其中突出成果奖或一等奖6次 

近日,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结果公布,王闰吉教授所著《〈大正藏〉异文大典》荣膺奖项。该著作历时十载编纂而成,全书共15册,系统梳理《大正藏》不同版本间的文字异文,为佛经文献考辨与疑难字词释读提供了关键依据。

编纂如此宏大的工具书,不仅考验学术功底,更需坚韧的毅力。王闰吉坦言,早期缺乏电子文本,只能逐页对照不同版本,手工记录注解;“后期虽有电子软件辅助,但因版权限制与检索功能不足,仍需逐字核对。”尽管过程繁琐,但他始终秉持“问题终须有人解决”的信念,以坐得住冷板凳的定力,最终完成这一学术工程。此次获奖并非王闰吉首次获此殊荣,作为学校较早获得该奖项的学者,他已三次摘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展现出持续高质的科研生命力。

在繁重的科研工作之余,王闰吉始终坚守教学一线。在他看来,科研与教学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学生认可教师,根本在于其学术底蕴是否深厚。”他笑言,“我每年的学生评教分数都名列前茅。科研扎实,课堂才有底气。”他强调,高校教师应积极将前沿成果融入教学,引导学生在知识脉络中体会学问的深度与温度。

虽已取得丰硕成果,王闰吉的学术探索并未止步。目前,他正主持《大藏经疑难字大典》的编纂工作,已考证出三万余个无法直接输入、仅能通过偏旁组合显示的疑难字,“剩余数千字仍在攻坚,该著作规模预计将超越前作”。同时,他持续拓展禅宗语言研究,将原版《禅宗词典》不足一万的词条扩充至二十万条以上。“禅语深奥,需有系统的释义与丰富例证作为支撑。”

“我编书撰文,从不刻意报奖求名,一切出于兴趣与责任。”在浮躁之风不时袭扰的学术环境中,王闰吉以“异文”为舟,穿越版本歧义的迷雾,为佛经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文本基础。其成果不仅为学界注入源头活水,更在数字人文兴起的今天,为传统文献的智能转化与活化利用提供了方法论示范。

【一审:丁黎思 二审:陈瑜 三审:刘书增】